101%的父母                                        文:張哲嘉


我有個滿18歲的學生,有一天手機被媽媽沒收,因為媽媽想知道孩子的交友狀況。媽媽不僅調了通聯紀錄,還把通聯紀錄上出現的號碼,手機上通訊錄出現的號碼,地毯式地打了一遍,該位學生的朋友們,都收過該位學生家長的「愛心」電話。


有位學生,爸爸是日進斗金的企業家,出入總要媽媽開著車載進載出,偶爾只要在外逗留超過十分鐘,媽媽就會緊張地四處打電話找孩子。有次他告訴我,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騎腳踏車,自由地在街上走動。他這輩子還沒騎過腳踏車呢。


「我爸說,唸這科系才有出息!」、「我媽都會把東西全部準備好,別擔心啦!」、「糟糕,我六點整要打電話跟我媽報告我的行蹤。」、「我爸在大陸做生意,跟我說現在趨勢是這樣,要我大學唸相關科系,不然,要我自己養活自己。」……


我常百思不得其解,這是怎麼了?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又不是沒有魂魄的蘋果或西瓜,這樣的教養方式,是滿足父母的控制欲,讓父母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不足的地方,還是無私的愛?就算是沒有魂魄的蘋果或西瓜,也得按照四時運作,順應自然更替,才能活下來,長成多汁香甜的果實。那有魂有體的生命個體,不是更要順應生命獨特的型態,讓一個個生命自由發展?


我高中死黨有了第一個孩子,我視為己出,疼愛有加,再忙再累,總得撥空看看孩子,擁在懷裡,才覺得生命如是美好。他兩歲多時,正學會走路,一日帶孩子到星巴克,他突然對周遭事物好奇不已,開始摸著椅子四處走動,我本能地站了起來,順手就想去抱住孩子,可我壓抑住那樣的衝動,只是很專注地看著孩子四處走動。走著走著,他因為重心不穩,跌在地上,本能地放聲大哭,而且很賊地往後凝視著我,期待我上前抱他起身。我一樣得很努力地壓抑著自己趨前抱住小孩的衝動,報以「孩子,你要自己爬起來」的眼神望著他。他終究還是爬了起來,走向我。我這才緊緊地擁他入懷。生命只能自己體會,無法被剝奪,生命只能被期待,不能被左右。生命過程中的所有,都得要自己承擔


英文有個字,用來表達那些過度保護子女,過度擔憂子女的未來,生活的好壞,而做出過多的約束、保護、命令行為的父母,那個字叫做over-parenting


日本有個憨厚的爺爺,堅持不用農藥,不施肥,用最自然的方式種植蘋果,甚至還會對蘋果樹說話,請它們堅持下去。經歷10多年,終於長出放再久都不會泛黃腐敗的甘甜蘋果。全日本爭相排隊抽號碼牌,等著吃這位老爺爺所種植的蘋果,NHK也不斷重播這位老爺爺種植蘋果的故事。


爺爺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其實我甚麼也沒做,我只是讓蘋果樹自然地成長,樹要枯要盛,都是自身的生命力使然,我只是個助力。


或許,不只是蘋果該被如此對待,對於每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也都該有如此的體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