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就是愛教養 (7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時常聽見家長向作者詢問該讓孩子學習什麼對將來有所助益?學習音樂能培養孩子的高尚氣質,學習語言能在未來的考試與職場上用得著,學習游泳能強健身體讓頭腦清楚以便於快速思考,學習數學能培養邏輯概念與推理.............。事實上幾乎沒有學了沒用的才藝,或應該說任何才華只要在適宜的情況下發揮都能獲得有效的加分。

  然而上天是公平的,至少在時間上給予任何一個人都是同樣的24個小時。作者在第一篇談談教育中提及自己一天中置換了多重的工作角色。如果以每個孩子的未來而言,最需學習的或許是「如何充分及運用一天中有效的使用時間」,如果每天可寫功課的時間為兩個小時(不含讀書時間),在這個時間內是否能確實完成或需再拖延使用其他用途之時間,能掌握時間提昇效率的孩子當然可以獲得更多的閒餘時間,而這多出來的效率時間則可做為孩子個人的休閒娛樂之用,孩子體驗到專心做功課所可獲得的回報將是對自己有幫助的時候,效能上的良性循環便能自然產生。

  話又說回來,孩子小時候應該學習什麼好呢?畢竟時間是有限的。在台中早稻田英日語學校中有許多孩子光是外語就學了英文與日文,另外也學習鋼琴,還上圍棋及補習數學、作文。孩子就在媽媽的高效率接送中完成一樣又一樣的學習。如果不是孩子本身有意願恐怕強迫不來,當然,也有只學習英文都嫌累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可以有多項學習意願的動力而有的孩子就興趣缺缺呢?作者以為和「幼兒啟發」有相當的關係。在早稻田裏有一對三歲左右的雙胞胎姊妹,媽媽本身是英文老師,為了讓孩子及早學習多種語言而陪著孩子來校一起學習,小朋友在一開始學習日文時並未表現出特別的興趣,但經過了兩三個月,孩子遇見我們時會自然地指著週遭的物體說出一個又一個的日文單字以及簡短的句子。現在兩位小朋友還有意願學習音樂及其他才藝。孩子從學習中得到啟發與快樂,在可愛的教材以及活潑的教學過程中小朋友與老師之間培養了互信和情感。

  談了這麼多,到底孩子應該一開始學習什麼好呢?事實上沒有一定的答案,從長年的經驗看來,與其說學習內容的選擇不如應該是學習啟發的確立來的更重要些。作者建議家長們可以觀察並了解孩子的性向與興趣,讓他們嘗試幾種才藝而從中選取反應較佳的,就算不是家長所期待的正式科目也沒關係,因為要讓孩子們在一開始學到的並非「技術」而是讓他們覺得學習上的「樂趣」,並從中找到自信心,同時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一個麵包不在大小而在於好吃與否」。孩子的學習過程相當長久,請不要急於選定一些成人社會上所認定的利益科目,把重點置放在「吸收」的問題上。逐漸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對於日後的學習是一個必要且重要的能量累積。





早稲田大学教室


施繼堯長石陶(志野、黑曜、藍衣)

http://tw.myblog.yahoo.com/potteryblog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有一棵樹,她好愛一個小男孩。每天男孩都會跑來,收集她的葉子,把葉子編成皇冠,伴起森林裡的國王。男孩會爬上樹幹,抓著樹枝盪起鞦韆,吃吃蘋果。他們會一起玩抓迷藏,玩累了,男孩就在他的樹蔭下睡著。男孩好愛這棵樹,好愛喔!樹好快樂!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男孩長大了,樹常常好孤單。
有一天男孩來到樹下,樹說:「來啊,孩子,來,爬上我的樹幹,抓著我的樹枝盪鞦韆,吃吃頻果,在我的樹蔭下玩耍,快快樂樂的。」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要爬樹和玩耍。」男孩說,「我要買東西來玩,我要錢。妳可以給我一些錢嗎?」
「真抱歉,」樹說,「我沒有錢。我只有樹葉和頻果。孩子,拿我的頻果到城裡去賣。這樣,你就會有錢,你就會快樂了。」
於是男孩爬到樹上,摘下她的頻果,把頻果通通帶走了。
樹好快樂。
男孩好久沒有再來……樹好傷心。
有一天,男孩回來了,樹高興地發抖,她說:「來啊,孩子,爬上我的樹幹,抓著我的樹枝盪鞦韆,快快樂樂的。」
「我太忙了,沒時間爬樹。」男孩說,「我想要一間房子保暖,我想要妻子和小孩,所以我需要房子,你能給我一間房子嗎?」
「我沒有房子,」樹說,「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不過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去蓋房子,這樣你就會快樂了。」
於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樹枝,把樹枝帶走去蓋房子。
樹好快樂,可是男孩好久都沒有再來,所以當男孩再回來時,樹好快樂,快樂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來啊,孩子,」她輕輕地說,「過來,來玩啊!」
「我又老又傷心,玩不動了。」男孩說,「我想要一條船,可以帶我離開這裡,妳可以給我一艘船嗎?」
「砍下我的樹幹去造船吧!這樣你就可以遠航,你就會快樂。」樹說。
於是男孩砍下她的樹幹造了條船,坐船走了。
樹好快樂,但不是真的。過了好久好久,那男孩又再回來了。
「我很抱歉,孩子,」樹說,「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我的頻果沒了。」
「我的牙齒也咬不動頻果了。」男孩說。
「我的樹枝沒了,你不能在上面盪鞦韆。」
「我太老了,沒有辦法在樹枝上盪鞦韆。」
「我的樹幹沒了,你不能爬。」
「我太累了,爬不動的。」
「我真希望我能給你什麼,可是我什麼也沒了。我只剩下一塊老樹幹。我很抱歉……。」
「我現在要的不多,」男孩說,「只要一個安靜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好累好累。」
「好啊!」樹一邊說,一邊努力挺直身子,「正好啊,老樹根是最適合做下來休息的。來啊,孩子,坐下來,坐下來休息。」
男孩坐了下來,樹好快樂……。
【心得】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服務的學校今年45週年,它有一個歷史很悠久的附設幼稚園


我女兒也是這個幼稚園的畢業生,


因為我們學校是一個很重視美化的校園,所以這個在大學校園裡的幼稚園


大概是我看過在佔地、遊戲空間、綠地方面皆很大的美麗幼稚園


此幼稚園園長曾經修過我的二門課


所以他請我寫一篇親職教育相關的文章,以便放在給家長看的園刊


我將此篇文章也放上來和大家分享,


並放上我到挪威奧斯陸Gustav Vigeland雕塑公園


拍到與親子關係有關的雕塑品


 



上圖: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上下圖:給予孩子持續的關愛和適時的情緒安撫是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建立的重要因素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位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媽媽,特別崇尚競爭意識,她認為,應讓孩子早早學會競爭,學會如何贏得勝利,以適應將來職場的競爭。

    
排他性競爭不適合孩子
    
實際上,成人職場上的拼殺通常不僅僅是較量,而是為了爭取某種利益,是要分出輸贏的,這種排他性競爭不適合孩子。孩子們之間並沒有根本性的利益衝突,並不是非得爭出個你輸我贏,況且,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爭勝,會使孩子從小對人對事缺乏理解、寬容和大度,變得自私、狹隘、妒忌、規避、退縮,且易因一件小事就挫敗了自尊和自信。

    
輸不起的孩子很痛苦
    
孩子輸不起,內心會感到很痛苦,常表現為:
    


生氣:遊戲課上,老師教小朋友拍球,有的小朋友學得很快,能一次拍好幾下,可蓓蓓剛拍兩下球就跑了,她氣得撅著嘴不拍了。

    
說謊:美術課上嘟嘟的作品沒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跟媽媽說:今天老師狠狠地批評了我。排座位沒坐在中間,他就告訴媽媽:老師不讓我學習,讓我坐在旁邊裏。


    


攻擊:幼兒園畫畫或美勞活動時,每次做到一半,可可就會把睿睿的工具搶走,原來睿睿的作品常得到老師稱讚,可可就醋意大發搞起小破壞。

    


退縮:佳佳上幼兒園了,她很喜歡幼兒園和老師。可有一段時間她卻不想上幼兒園了,原因是她畫不好氣球

    
任性:洋洋是個小兩面派,在老師或比他大的孩子面前低眉順眼,可在家裏,大人有什麼事沒順著他,他就大發脾氣,直到最後勝利


    
輸得起才贏得起
    
輸不起的孩子要麼情緒低落,心理痛苦,態度氣惱,要麼性格傾向不可愛,這會影響他們將來和諧性格的形成。因此,培養孩子贏不驕、輸不餒的風度很有必要。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鼓勵孩子~18種基本原則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鼓勵」似乎是一條好捷徑,


然而「鼓勵」強調的卻是方法,有好的方法才能達到目的。


底下我們願提出「鼓勵」孩子的十八種基本原則以供父母參考


1.尋找孩子的優點 我們前面提及,孩子有很多優點,父母應時時留意,讓孩子的努力獲得他的代價,切勿老是挖掘孩子的弱點


2.不要強調他應負的責任 不要再孩子稚弱的肩上添加無形的壓力,也不要成天批評、嘮叨,甚至抱怨他的一切所作所為。


3.表示欣賞他 譬如你可跟孩子說:「媽媽好想聽你唱歌哦!」,「謝謝你幫助媽媽排好的桌椅,要不是你的幫忙,媽媽這晚餐可能就沒辦法做得這麼順利。」


4.對孩子表示友好 你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場去分享,甚至傾聽孩子的心聲,如「你似乎有麻煩,想不想跟媽媽談呢?」「我剛在菜市場遇到小傑的媽媽,她說你很有禮貌。」諸如此類的用語都可以讓孩子感受你對他是友好的。


5.表達你的情感 一個親吻、一次擁抱,甚至短暫的拍肩,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溫暖與親情,更可以讓孩子感覺到你喜歡他。


6.花點時間和孩子玩遊戲 透過遊戲你可以更了解孩子,並且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7.善用幽默 擠擠眼,說些俏皮話,開懷大笑等皆能使你跟孩子的關係更為親密。孩子若學會幽默,行事必能更為得宜。


8.注意事情的過程而非結果 不管孩子做的結果如何,你都必須承認孩子已經努力了,切勿音孩子做得不盡理想,而苛責他。


9.用冷靜的態度教育孩子 憤怒的表情會令人沮喪,尤其是教育孩子的時候,更不應該有情緒化的情形發生,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你很不友善。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 / 你的孩子是如何成長的呢?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做電視企畫與採訪的朋友告訴我,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顛倒。


因與家人同住,所以他媽媽常會擔心,常唸他:要記得吃飯,別太晚睡,開車要小心等等,這樣的嘮叨每天反覆好幾次,朋友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只是有時朋友也會覺得不耐煩,一見到母親就想逃,免得聽她囉嗦半天。


有一次朋友赴花蓮採訪證嚴法師,聽到證嚴法師說一句話,他覺得很有道理。


她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師父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她的孩子。」


朋友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一回到家馬上轉述證嚴法師的話給他媽媽聽。


朋友說,從此以後,他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他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反而在下班之餘,會找母親聊聊天,他覺得現在他跟母親像朋友一般自在。


媽媽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一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一個快樂的家庭。


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


用超心理學的潛意識說法,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這句話。


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你所相信的去「實現」你相信的。


一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


相反的,如果一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吃虧上當的, 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你的孩子果然就會如你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你擔心。


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的父母                                        文:張哲嘉


我有個滿18歲的學生,有一天手機被媽媽沒收,因為媽媽想知道孩子的交友狀況。媽媽不僅調了通聯紀錄,還把通聯紀錄上出現的號碼,手機上通訊錄出現的號碼,地毯式地打了一遍,該位學生的朋友們,都收過該位學生家長的「愛心」電話。


有位學生,爸爸是日進斗金的企業家,出入總要媽媽開著車載進載出,偶爾只要在外逗留超過十分鐘,媽媽就會緊張地四處打電話找孩子。有次他告訴我,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騎腳踏車,自由地在街上走動。他這輩子還沒騎過腳踏車呢。


「我爸說,唸這科系才有出息!」、「我媽都會把東西全部準備好,別擔心啦!」、「糟糕,我六點整要打電話跟我媽報告我的行蹤。」、「我爸在大陸做生意,跟我說現在趨勢是這樣,要我大學唸相關科系,不然,要我自己養活自己。」……


我常百思不得其解,這是怎麼了?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又不是沒有魂魄的蘋果或西瓜,這樣的教養方式,是滿足父母的控制欲,讓父母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不足的地方,還是無私的愛?就算是沒有魂魄的蘋果或西瓜,也得按照四時運作,順應自然更替,才能活下來,長成多汁香甜的果實。那有魂有體的生命個體,不是更要順應生命獨特的型態,讓一個個生命自由發展?


我高中死黨有了第一個孩子,我視為己出,疼愛有加,再忙再累,總得撥空看看孩子,擁在懷裡,才覺得生命如是美好。他兩歲多時,正學會走路,一日帶孩子到星巴克,他突然對周遭事物好奇不已,開始摸著椅子四處走動,我本能地站了起來,順手就想去抱住孩子,可我壓抑住那樣的衝動,只是很專注地看著孩子四處走動。走著走著,他因為重心不穩,跌在地上,本能地放聲大哭,而且很賊地往後凝視著我,期待我上前抱他起身。我一樣得很努力地壓抑著自己趨前抱住小孩的衝動,報以「孩子,你要自己爬起來」的眼神望著他。他終究還是爬了起來,走向我。我這才緊緊地擁他入懷。生命只能自己體會,無法被剝奪,生命只能被期待,不能被左右。生命過程中的所有,都得要自己承擔


英文有個字,用來表達那些過度保護子女,過度擔憂子女的未來,生活的好壞,而做出過多的約束、保護、命令行為的父母,那個字叫做over-parenting


日本有個憨厚的爺爺,堅持不用農藥,不施肥,用最自然的方式種植蘋果,甚至還會對蘋果樹說話,請它們堅持下去。經歷10多年,終於長出放再久都不會泛黃腐敗的甘甜蘋果。全日本爭相排隊抽號碼牌,等著吃這位老爺爺所種植的蘋果,NHK也不斷重播這位老爺爺種植蘋果的故事。


爺爺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其實我甚麼也沒做,我只是讓蘋果樹自然地成長,樹要枯要盛,都是自身的生命力使然,我只是個助力。


或許,不只是蘋果該被如此對待,對於每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也都該有如此的體認。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是我永遠的寶貝...


 


 


 


 




歌曲:奉獻


演唱:蘇芮


 


長路奉獻給遠方,玫瑰奉獻給愛情,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愛人。


白雲奉獻給草場,江河奉獻給海洋,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朋友。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不停地問,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


 


白鴿奉獻給藍天,星光奉獻給長夜,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小孩。


雨季奉獻給大地,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爹娘。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字典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

教育部成語典--PhotoImpact Rollover Assistant
粵語正音練習
粵語正音網
另類粵語正音研究
中文常用字研究
兩岸電腦字詞差異字典
漢語大詞典
教育部成語典--類別索引
http--cls.admin. yzu.edu.tw- ORIG-典故檢索
UTF-8 中台港常用字粵普聲韻調交互對照表
English Proverb - 英語成語諺語查詢
AltaVista-Babel Fish Translation-字詞句網站翻譯
Dictionary Search Results 繁簡中英對譯
AltaVista - Babel Fish Translation多國文字互譯(包括句子、全篇、全網頁)
詞霸搜索-免費在線詞典查詞翻譯_英漢_日漢_英語_成語
金山軟件論壇 - 詞霸家族
中英文對照網址
英漢線上電子字典
香港字典 - HKdict
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電子版
字典網 Chinese Characters Dictionary Web

台語詞典 (Taiwanese dictionary)
新聞詞語分類查詢()
東東錯別字詞典
成語檢索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繳不起學費的孩子~讓孩子懂得感恩




天空落水,你可曾感謝老天滋潤大地?夏日冬陽,你是否滿心歡喜接受它的溫暖?讀一本好書,嗅得到作者畫者及印刷師傅的徹夜守候?吃好米、喝好水,是哪些人為這一切付出心血?

天地之大,值得感恩的人與事,數說不盡,但是,下一代的孩子,從何感動、從何學起?感恩不只是表面上的禮貌,學會把謝謝掛在嘴上而已。如何打心眼裡體會及欣賞別人所做的事、一個舉動、一個善念……,表達內心的真誠,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養分。這個養分得從爸媽身上散播出去,從一個家的沃土開始萌發。

前往動物園的捷運線上,一位年輕媽咪帶著一個約莫5歲的小女孩,小女孩不時向窗外張望,經過萬芳醫院站,上來了一位老爺爺,看起來有點步履不穩,小女孩沒等媽咪開口就將起身把座位讓給爺爺,爺爺笑了笑坐下,小女孩挨著媽咪低聲地說:「老爺爺跟我笑耶!」媽咪摟著小女孩:「對呀!老爺爺覺得你很懂事,他用微笑跟你說謝謝呢!」小女孩很幸福,有個懂得回應的媽咪,不像總怕孩子吃虧的爸媽,看到孩子把得手的位子讓人,就責怪孩子笨,還警告等一下活該跌倒。「感恩」這兩個字,比「謝謝」來得更深入,在牛津字典上,它的含意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回饋他人。是一份施與受的互動關係。社會環境的改變,讓孩子漸漸失去了珍貴的學習機會。康寧護專幼保科講師呂素美指出:「當孩子無法瞭解大人的辛苦付出,自然就無法產生感恩心。」

許多媽媽習慣等孩子睡了,或家人上班上學才做家事。如果你也是這麼做,那可得改變一下囉!有些事要在孩子和家人面前做,尤其是小小孩需要看到具體的行動,在孩子面前做更有意義。如果時間安排上必需等孩子睡了才做,也要讓孩子知道,等一下媽媽還要做些什麼,或為什麼要做,例如跟小小孩說:「媽媽要把衣服洗乾淨,這樣明天姊姊上學才有乾淨的運動服穿。」

付出關心,孩子耳濡目染
孝順親長是平常生活裡讓孩子體會感恩的根本做法。平常沒有和長輩住一起,打電話請安是最具體的表現? 有時帶孩子探望長輩時,主動做家事,並且告訴孩子:「阿公阿媽年紀大了自己煮飯、打掃都很辛苦,平常我們都沒有幫到忙,所以回來時要多盡點力。」這樣一來,孩子看到了行動,也瞭解了背後的意義。

親人間養成隨時體察彼此的付出,孩子也學會想要盡一份心力。有一年除夕,呂素美發完兒子的壓歲錢後,繼續整理要給其他親友小孩的紅包袋,兒子看到了,問媽媽為什麼還在準備,於是她一一告訴孩子這些是要給誰的,孩子聽完之後,把原先收好的紅包袋拿出來,跟她說:「媽媽!那我這個給你。」當然,做媽媽的還是讓孩子安心地保有自己的壓歲錢,但也領受了孩子的心意。

讓心變柔軟,孩子就更堅強 如何引導學齡前的孩子感恩
從小的生活紀律和生活的鍛鍊很重要,baby階段就能跟著家中的儀式學習,從具體的動作、言語去感受;2歲掌握喜歡當小幫手的年紀,在舉手之勞中,讓孩子學到責任,不會對別人的付出與服務感到理所當然。例如:把衣服分類,自己收拾碗筷。
2、3歲開始能學習關心別人的喜好。孩子吃東西的時候,提醒孩子「爸爸也很喜歡喔!」或是炒菜時,不要只顧著準備孩子喜歡吃的菜餚,即使孩子不愛吃,也讓他知道,這是爺爺喜歡吃的。」好吃的東西,孩子埋頭吃完了,別跟他說:「不要讓姊姊知道。」而是「姊姊也很喜歡耶」,問問他怎麼辦。

中班以後的社會能力發展達到能瞭解別人的意圖,動機,例如:積木弄垮,知道對方是故意或不小心,雖然會哭和生氣,但學習接受別人的道歉,而道歉的人也學習體貼對方的感受。此外,中班的孩子也能學習看事情背後的原因與心意,看到對方的好。例如:阿媽來家裡玩,要挪出一個房間給阿媽住;如果孩子抱怨阿媽來我們就要擠在一起,這時就該引導孩子:「阿媽太想你,所以就來看你囉!」

如何引導上小學的孩子感恩
進入學校以後,孩子已經發展到具體運思期,能夠體認自己做什麼事,會產生什麼後果。例如:當上學爬不起來,或拖拖拉拉,爸爸送孩子上學要冒著飛車和自己遲到的危險。這時要讓孩子知道,上學是他自己的責任,應該要感激爸爸帶他,而不是理所當然享受一切。孩子學會感恩現在擁有的東西,才不會老覺得欠缺,不能滿足。

教導時機也很重要。在正向情緒之下才有學習效果,例如:孩子表現不好時(考試考不好,或做錯事),爸媽一面打罵孩子,一面訴說自己辛辛苦苦為了誰,這時,因為打罵帶來的是負向情緒,孩子也就無從體會爸媽的辛勞與付出,留下的多半是身上的痛、內心的憤怒、羞愧或不服。善用教導的情境還可效法國外常見的讓孩子跟到爸媽上班的場所參觀,這樣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具體看到爸媽上班時的行為,而不只是看著爸媽拎著筆記型電腦或工具箱出門,晚上又回家了。

繳不起學費的孩子
『一個退休校長的感慨』─邊緣視角系列之20轉載於:「一個小學退休校長的感慨」陳木城
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30年,一直都在偏遠小型學校服務,每年開學學校都會遇到繳不起學費的孩子,很多人都會說:不會吧!小學學費也不過2-3000元吧!事實上,我發現除了學費,還有整學期的午餐費(700*4.5=3150) 再加上課後輔導費(低年級每月1000*4=4000)總計約9000元,如果一家有三個小孩,就需要25000元左右,(中高年級的課輔費較少,依照九年一貫課程計,低年級有三個半天空堂,共有12節,中年級有兩天下午半天,每週八節節,高年節沒有半天課,有四天課後留下來4*2=8節,我們學校中高年級全學期收1500--2000)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種處罰孩子的小招數!!
許多父母常會為了寶寶的鬧情緒,而傷透腦筋。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為、舉止時,做家長的應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適當的方法處理。但如果孩子以丟東西、打架等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時,父母就需適當給予處罰,讓孩子了解他的這些舉動是不對的。
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得到反省和警惕,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呢?


1、規勸
  案例:與同伴吵架、搶奪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然後詢問孩子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灌輸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為和觀念,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建議:勿以很大聲音去壓住或威脅孩子;勿直接將孩子拉開,然後大聲訓斥孩子不是;言語間避免傷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亂丟東西……
  方式:用報紙製作一紙棒,外觀可包上一層裝紙;賦予它一個名稱,如警惕棒、陳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為警惕。

  建議:在心情好的時候製作,可與孩子一起討論製作警惕棒的原因;處罰孩子時,先讓他說出自己錯在什麼地方;提醒處罰的原因;注意安全問題,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為主,其他部位則應避免。


3、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吵架
  方式:在處罰區上擺上軟墊或一張椅子,可取個名字;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

  建議:處罰地點不正對大門、不在太明顯地方;限制處罰時間,或讓孩子講處罰多久的時間;處罰完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4、幫忙做家務
  案例:亂畫,亂丟東西、玩具……
  方式:準備一條抹布、掃把、盆子等清潔用具,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

  建議:父母應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較小的幼兒可由父母一起帶領做家事;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詢問孩子在幫忙家事時學習到什麼。


5、畫畫
  案例:喜歡罵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動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況,在固定處擺放一張小桌子(此處罰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書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後使用到這些桌子時,會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準備一本畫冊及顏色不同的畫筆,讓孩子畫出、寫出心中的想法。
  建議:當孩子有受傷時,先處理受傷部位再處罰;讓孩子將發生的時間和做錯的事情畫下來;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緒,可從孩子的畫中了解到,孩子犯錯的心理想法;此為藝術治療法,較不會傷害到孩子自尊心。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