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盤子可以不洗,尊嚴不可不留-怎麼說話不會出錯?


 


把話說得恰當,絕對比話說得多更加重要。很多人不知道這個道理,自以為是說話高手,無意間得罪了人而不自知。 


 


 *記得尊重人 


 


阿賢是在美國讀書的台灣留學生,為了賺取生活費用,在當地的餐廳洗盤子。


 


餐廳老闆克利很熱心,幫了留學生不少忙,工錢也給得比一般餐廳要多,但唯一的缺點就是愛長篇大論。每回阿賢洗碗,他一定要說:「你看,你真是幸運的人,我們國家提供你在此地讀書的學費,我提供你在這裏的差事和飲食,你也省了伙食錢…」


 


這些具有施捨意味的話,聽在阿賢耳裏非常不是滋味。有一回,他放下了碗盤,指著克利說:「你再說下去,我一定揍到你住醫院,我情願不洗盤子,也要維護我的尊嚴。」


  


此後克利說話小心多了,他了解自己不該擺個老闆的架子,尊重他人才是更重要的。 


 


*說話是一種藝術,得好好學習  


 


說話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只是簡單的幾個字,可能贏得微笑,或是失去人心。許多的爭執或殺機,常是一言不合所造成的。如果學會正確地使用語言,就能避免說錯話,創造良好的對話情境,以下的技巧值得學習。 


 


A、避免忌諱: 


 


  說話前,應該了解那些話題不適合在對方面前談。很多事情,對別人而言會是心中的痛,多談只是讓對方不愉快。像是對禿頭的朋友,不應該問:「你的頭髮怎麼越來越少了?」或是對上圍不豐滿的女性說:「這件衣服應該適合妳平坦的身材。」說這些話,只是加快自己「顧人怨」的速度。 


 


B、使用婉轉的表達方式: 


 


  語言在時間的進展下,會發展出更文明的表達方式,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需要使用較為婉轉的說法,除了代表自己的涵養,也能在對方留下良好印象。這些說法,像是將「嗯」、「唉」等口語,改成「對」、「是」;或將「廁所」改成「洗手間」等。 


 


C、適時適地:


 


  說話應配合當時的條件,以符合情境的語言說話,才有最好的表達效果。像是體育播報員介紹球員資料時,如果帳面上的成績不好看,他們通常會說:「這位球員還有還大的進步空間。」而不是說「他的成績太爛,可能馬上會被炒魷魚。」前者的說法,保留了球員的尊嚴,也讓聽眾感覺較為舒服。


 


D、因人而異: 


 


  不同的談話對象,使用的談話模式都不相同。像是面對長輩、上司、師長,談話應重視禮數,語氣也應有尊重之意;對於平輩,可使用較生活的用語;若是晚輩,也要避免貶低對方的地位。


 


E、用詞應易於了解: 


 


  有些人在言語間,喜歡夾雜難懂的專業術語或英文,動不動就是「衍生性商品」、「HTP」之類的詞彙,故做權威狀。但事實上,這些令人難以理解的話語,只是成為彼此溝通的障礙,也無法為自己帶來多麼專業的形象。懂得深入淺出,使用淺顯的文字,讓聽眾或對方易於了解,才會帶來真正的欽佩。 


 


F、避免方言或外語: 


 


  在公開的場合,應儘量使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如果使用閩南話、客家話、原住民話等方言,甚至是使用英語、日語等外語,未必在場的人都能聽懂。使用大家都可接受的普通話,是最穩定的選擇。 


 


  不過,若是在特定的族群演說,使用某種方言,在大家都能理解的基礎下,會有親近的效果。同樣的道理,國際場合裏,英語或其他外語,是彼此溝通的橋樑。但交談前,我們也得確定,對方會說英語或某種外語,同時我們能流利地運用,才能達到更好的交流作用。 


 


  古人曾說:「舌燦蓮花」,意思是掌握了得體的說話技巧,每句話都像蓮花一樣清香,感動人心。若是說錯了話,恐怕就是惡臭難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