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某個犯下重罪嫌疑的年輕槍手(gunman)落網時對台灣教育的沉痛批判,以及被他批判、但事實上的確勞心勞力老師同一屆有人滿級分考上大學的沉痛反擊,這兩天可以在各種媒體預見的,就是對於台灣教育到底哪裡出了甚麼問題的省思。然而無論怎麼批判,大家可能會發現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可能不在於有沒有努力的是非對錯,而可能在於對於學習認知的微小差異


        1997年為「經營多元智慧」這本書寫序的曾志朗教授早就點出了這個問題。他在一個和國中國小教師座談會上,發現老師們對「人才」看法非常一致,就是這些「人才」必定是「學而優則仕」的學院派,認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印證在這幾年台灣的教育發展,則是升學率比完了比上國立大學比率 上國立大學比率比完之後比上台清交成政比率。在台灣,進了學校就是比誰會唸書考試。


        湯瑪士.阿姆斯壯(Thomas Armstrong)在經營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這本書中,引述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豪爾.嘉納(Howard Gander)的話指出,一個人不應該只有智慧商數(IQintelligence quantity),而是應該有七種智慧:語言智慧(linguistic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慧(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間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肢體運作智慧(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慧(musical intelligence )人際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以及內省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也正因為每個人都有如此達到一定水平的多元能力,而且以複雜的方式統合運用用多種方式發揮每一項智慧,才組成如此多元的社會。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大部分學校只發展語言和數學邏輯智慧,而其他的智慧發展常常被正式課程忽略了。事實上,每個人會自然的以他最擅長的方式增進學習效率,擅長空間智慧的人用隨手塗鴉等繪圖、樂於肢體運作的人透過演戲和動手操作、喜歡音樂的人喜歡透過樂器彈奏或跟著節奏旋律、需求人際智慧的人透過人群互動和社交回饋、依賴內省智慧的人則完全沉浸在深思冥想之中得到啟發。作者說,當學生開始在課堂上出現不當行為的時候,他們事實上正在發出求救訊號----一個學生應該如何被教導的暗示


        學習的快樂取決於成就感,成就感來自多元智慧價值的肯定。如果學生們只能在被紙筆測驗成績肯定的環境裡掙扎,而其他的智慧都被壓抑甚至否定的話,無論老師們如何揮汗如雨、苦口婆心,他們也絕不會回到一個讓自己痛苦的地方。一個轟動社會的案件、一本讓人拍案叫絕的好書,提醒我們營造一個讓學生多元智慧得到肯定的學習環境,以及讓學生在多元肯定環境中成長的重要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