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就是愛教養 (77)
- Dec 01 Sat 2012 13:01
孩子,我應該留給你什麼?
- Jun 06 Wed 2012 08:27
做好家長四十條
美國學者大衛﹒路易斯給家長的如下建議,是你與孩子快樂相處並從教育自己有天賦的孩子中
1.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要耐心和老實地作出回答。
2.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3.安放一個陳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顯示自己製作的東西。
4.不因為孩子房間裏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只要這與他的創作活動有關。
5.給孩子一個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
6.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很可愛了,用不著再表現自己。
7.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幫助孩子制定他的個人計畫和完成計畫的方法。
9.帶孩子到他感興趣的地方去玩兒。
10.幫助孩子完善他的作業。
11.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們正常交往。
12.自己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並留心使孩子照著做。
13.從來不對孩子說,他比別的孩子差。
14.從來不用辱駡來懲罰孩子。
15.讓孩子獨立思考問題。
16.定期為孩子讀點東西。
17.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
18.激勵孩子編故事,去幻想.
19.認真對待孩子的個人要求。
20.每天都抽時間與孩子單獨在一起。
21.允許孩子參加計畫家務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2.從來不因孩子犯錯誤而戲弄他。
23.表揚孩子會背詩,講故事和唱歌曲。
24.教給孩子與各種年齡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25.詳細擬訂實驗計畫,幫助孩子瞭解更多的事情。
26.允許孩子玩各種廢棄物。
27.鼓勵孩子發現問題,隨後解決這些問題。
28.在孩子幹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東西。
- May 11 Fri 2012 08:32
提升自己的水準~降低對孩子的標準
「不管你考幾分,榜上有名就好,媽媽祝福你,也以你為榮!」
紀媽咪說出自己當年以慈濟人的智慧,安慰兒子聯考後的忐忑心情,
放下自己不必要的期待,給予孩子更大的空間與祝福。
愛的展現,讓這次參加親子營的父母親們體會了教育孩子的方式與秘訣。
◎轉個念,世界更寬廣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父母親總習慣以自己的角度,對孩子產生過度的期待,
太多的叮嚀,無形中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其實小孩不會依我們的期待而改變,
在父母親身教的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會發現他的本分與責任」
紀媽咪以其數十年的經驗與心情,鼓勵爸爸媽媽們學會改變心念。
「以自己的身教當作模子,讓孩子耳濡目染的自然塑型,給予祝福;
- May 11 Fri 2012 08:21
四塊糖的省思
育才小學校長陶行知在校園裏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學,
當即制止了他,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
一見面,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送給他,
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接過糖。
隨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裏,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
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
王友更驚疑了,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王友手裏,
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
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王友突然流下眼淚,很後悔地說:
「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
- Mar 20 Tue 2012 08:25
父母十種行為毀掉孩子自信
- Mar 20 Tue 2012 08:23
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
孩子的生活觀點、思想品德、情感意志、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徵,
大多是在父母的教育和家庭氣氛薰陶下逐漸形成的。
然而,“父母可以代替孩子做事,但是代替不了孩子成長。”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做“陶瓷藝人”,
不要想讓孩子成什麼器形就捏成什麼樣子,不要想讓孩子有什麼顏色就噴塗什麼顏色。
父母應該學做“根雕家”,根雕家的藝術原則是發現並尊重根形的特點,
- Mar 12 Mon 2012 08:12
誠實的故事
雞蛋密而有縫,謊言密而有漏,
真心堅而紮實,誠意堅而穩固。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小時候,因為在花園裡玩耍,一不小心,砍斷了爸爸心愛的櫻桃樹,他父親非常心痛。當他父親詢問時,原本嚇得臉色發青的小華盛頓還是勇敢的挺身而出向爸爸承認,他說:「我不能說謊。是我把櫻桃樹砍倒的。」隨後,他父親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表揚了他的誠實,並原諒了他的過失。
華盛頓有一句名言傳世:「誠實是最上策」(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無論對於個人或社會來說,誠實確實是一種極為寶貴的特質,說真話也是維繫各種關係最核心的價值。
何謂誠實呢?誠實是真確地說明過去的事實以賺得未來的信任。 誠然,若要立志誠實,有時候的確會讓我們付出額外的代價。例如認錯是需要勇氣,甚至也可能因自己的錯失,要去面對賠償別人的問題,代價可大可小。那麼,我們是否凡事都要誠實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們必需竭盡所能地誠實,因為,這項品格在生命中所帶來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 Mar 01 Thu 2012 13:14
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
|
- Feb 08 Wed 2012 17:45
一定要讓孩子懂得的“人生十問”
1.人為什麼要有責任心
“一個人若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俄國作家托爾斯泰
據說人生很多素質都可以後天培養,但是其中有一種最難培養的素質就是責任心。有責任心的人,能夠做到不因事大而難為,不因事小而不為,不因事多而忘為,不因事雜而錯為。責任心是金,責任心與自尊心、自信心、事業心、慈悲心、憐憫心、同情心、進取心、雄心、恒心、孝心、關心、善心等等“群心”相比,是其中最燦爛的一顆心,其它的“心”即使弱一點,有了責任心,會彌補人很多的弱點。
將責任心落實到行動上,時時處處為社會、為他人、為自己盡責的人,終究會成就一番事業。只要你具有高度的責任心,你將會發現你的個人成就與幸福指數不斷地上升。責任,是我們每一個人肩膀上一副看不見的重擔,即使今天你還感覺不到,但總有一天,她就會落在你身上,如果你不願意為她付出,那麼有一天她為讓你付出更多。而對敢於承擔責任的人來說,責任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責任心成就了你的是競爭力,毋庸置疑,責任心是一個人能夠立足于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
2.人為什麼要珍惜生命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而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應該這樣渡過?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角:保爾•柯察金
生:是活著的意思,是身體;命:是思想、是靈魂。生命比什麼都重要,活著最美好。這體現出來的不僅是對自己的責任心,也是對別人的責任心。身體不屬於你,只有生命之神屬於你,是別人搶不了、帶不走的真正的財富。生命不等於身體,身體這種原子與大自然的物質並不僅僅屬於你自己。生命==身體+思想。
上帝對每一個人都一視同仁,就好比為每一個到人世間來走一遭的人都存上了一百萬,不過上帝又會有一點小小的偏心,有的人多了幾千元,有的人卻只多了幾十元或者幾角錢,這點尾數象徵著人與人之間的財富差距,但是,對於百萬存摺來說,這點尾數是不是應該忽略不計呢?所以,請不要因為上帝的這點偏心而對自己狠心,不珍惜生命!
3. 人為什麼要珍惜現在
- Jan 04 Wed 2012 08:20
原來,父母會在我們身上留下影子
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態度,是不是有某部份和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相似,
如果不小心發現到了,連自己都會覺得驚訝。
如果影響是好的,那真的要感謝自己的原生家庭,
如果影響是不好的,那更應該感謝孩子,
因為有了孩子,讓我們可以更意識到自己的言行,
從而知道必須不斷的調整與修養自己...
理科想【送給你】,【讓你受用一生】的育兒觀!
Part 1如何做好父母?
如果,我們能專注在孩子的優點上,孩子就會變成優秀的子女!
Part 2如何讓孩子感到快樂?
當孩子的【情緒】安定了,就會感到快樂,而此時【智慧】也才能發展。
Part 3關於孩子的學習力與自信力
幼兒的學習過程,是由【具體的東西】---【半抽象(圖畫)】---【抽象(數字、符號、國字)】,所以要讓孩子多看、多做、多摸、多玩。
Part 4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對孩子一生最大影響的人,不是孩子的老師,也不是孩子的朋友,而是他最親愛的爸爸媽媽...
◎特別收錄: 如何教養不同性格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與父母獨一無二的寶貝。
面對不同個性的孩子,父母正確且合宜的教養方式,將讓孩子的潛能更加發光發熱... 當了父母之後,有多少次你與孩子共處時,會突然想起你與上一代的某些回憶呢?
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態度,是不是有某部份和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相似,如果不小心發現到了,連自己都會覺得驚訝。
如果影響是好的,那真的要感謝自己的原生家庭,如果影響是不好的,那更應該感謝孩子,因為有了孩子,讓我們可以更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從而知道必須不斷的調整與修養自己...
- Dec 02 Fri 2011 12:34
對待孩子的方式 (心中的小星星)
http://blog.xuite.net/unlimiter1001/unlimiter/54773938
這一段深刻的描述父母親不諒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一直以為他是不夠努力,殊不知其實孩子是受到學習障礙的困擾,我很喜歡這一段老師跟家長的互動方式,當家長在盛怒下,老師不直接跟家長硬碰硬,而是換各方式,讓他們自己體驗學障的困擾。
這部電影叫做『心中的小星星Taare Zameen Par』,是由阿爾米罕主演,我們都習慣在標準答案中作答,但對學障生來說,換各方式思考很重要,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能毀了一個孩子。
- Nov 14 Mon 2011 12:58
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 Nov 02 Wed 2011 21:35
帕爾曼的音樂祕訣:學得愈慢愈好
帕爾曼的音樂祕訣:學得愈慢愈好
![]() ▲小提琴天王帕爾曼抵台記者會上,笑語如珠,平易近人。(陳怡誠攝) |
小提琴大師帕爾曼(Itzhak Perlman)今明兩天將在高雄及台北兩 地演出,帕爾曼曾五度獲得葛萊美獎,目前任教於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地位崇高。帕爾曼談到自己學音樂的祕訣:「學得愈慢愈好。學得慢,忘得也慢;學得愈 快,忘得愈快。」他認為音樂家與愛樂者都要敞開心胸,人對任何事都應該保持熱情,「只要你覺得自己有能力,大可放手去做各種嘗試,古典、流行、跨界都 好。」
帕爾曼說,他自己就是對任何事都充滿好奇,總是給自己更進一步的挑戰。十七年前他在太太的建議下擔任管弦樂團的弦樂教練,但他認為「教 練」很無聊,「我不想做一個冷冰冰的教練,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指揮。」他於是就此踏上指揮之路,之後更陸續與底特律交響樂團、聖路易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開 拓自己在小提琴家以外的另一個領域。
「第一次人家可能是出於好奇或好心而邀請你,但當第二次邀約出現時,那就是你努力被看到了!」帕爾曼表示,指揮、教學與演奏三者可以互相影響,讓一個人的音樂有所成長,這三者都必須要有很好的聆聽功力,又可以和不同的音樂家教學相長,互相激勵。
帕爾曼一九四五年生於以色列的理髮師家庭,三歲就開始學琴,四歲罹患小兒痲痺,五歲開始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十三歲時參加美國電視選秀節目一炮而紅,自此帕爾曼全家跟著他移民美國發展。
隨後帕爾曼進入茱莉亞音樂院,接受名師葛拉米安與狄蕾的嚴格教導,一九六三年登上卡內基音樂廳演奏,隔年參加美國列文垂特大賽獲得冠軍,從此演奏邀約不斷,並經常與與祖賓梅塔、小澤征爾、巴倫波因等指揮及知名樂團合作,表現活躍。
帕爾曼的琴音甜美而渾厚,聲線柔美而情感自然,快速樂段經常製造華麗的效果,慢板樂章令人掬淚。他有一套獨特的「無骨運弓法」,手腕就像沒有關節一樣可以持續輕鬆抖動,讓人覺得神乎其技。
帕爾曼這是第三度訪台,今晚將在高雄至德堂演出,廿七日將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曲目包括莫扎特降B大調第卅二號奏鳴曲、貝多芬c小調第七號奏鳴曲以及聖桑d小調第一號奏鳴曲。
帕爾曼作風平易近人,昨天駕著他的電動車代步穿梭在記者會現場,神情輕鬆愉快,一坐定就忙著品嘗桌上的糖果,一如他在美國參加脫口秀節目時的妙語如珠。
昨天的記者會現場,一開始主持人要他從左邊的位置移往右邊接受訪問,他卻正色道:「我是左派,我不要靠右。」現場氣氛僵了一下,但他隨後 就展開笑容,自動移往受訪位置,大家發現大師在開玩笑。而當擔任鋼琴伴奏的希法爾(Rohan De Silva)說台灣的食物很好吃,帕爾曼隨後補上「台灣的食物『超』好吃!」然後開心地說自己的致詞比較好,令全場大笑。帕爾曼嘗試許多外國人不敢接受的 皮蛋,還要求再來一盤。
- Oct 25 Tue 2011 17:44
妳的嘴甜不甜? 給女兒的信~
/劉墉~ (轉貼)
※細細回想我們自己不也常犯同樣的錯嗎?身教更重要ㄛ!共勉之~
現在的小孩與其說是很無理頭,有時是因為他們不懂禮貌,以為擺酷才有個性,或是認為有趣,其實給人的感受並不好,尤其是長輩或陌生人,可是他們不知道 ~~~
今天早上,我起床,發現家裡一個人也沒有。只好打妳媽媽的手機。手機是妳接的。
「妳們到哪裡去了啊?」爸爸問。
「你難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嗎?」妳在那頭說,「我們正在去 徐 老師家的路上。」
晚餐前,爸爸到廚房的櫃子拿酒杯,妳也過來,伸手往同一個櫃子裡摸。
「妳要什麼?」爸爸問妳。
- Oct 20 Thu 2011 08:18
我們的孩子面臨的生命課題 : 富裕病毒
妳, 還在當「孝子」「孝女」嗎?
這股「富裕病毒」正席捲全球,從美國、日本到臺灣……看完這篇覺得花點自己的辛苦錢享受人生或投資賠點錢也不一定是壞事,避免小孩得富裕病。
美國調查:繼承15萬 美元以上財產的小孩,2成 放棄工作,多數一事無成;他們得到越多,越不滿足,甚至失去奮鬥目標。這股「富裕病毒」正席捲全球,從美國、日本到臺灣……
「好好待妳的小孩,但不要給他們太多財產。」這是今年一月,美國《商業週刊》出版的25個最佳觀念專題(The best 25 ideas),報導開始的第一句話。配合一張皺著眉頭、不開心的小孩照片,這句話格外引人好奇:為何要這麼慎重其事的談這事?
答案在文章中的一個單字:「富裕病」(affluenza)。先前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讓大家看到富裕病的英文時,感覺好熟悉。沒錯,富裕病這個名詞是1990年代後期才發源於美國,由兩個單字「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合成,指那些由於父母供給太多,造成孩子過度沉溺物質,生活缺乏目標等後遺症。
童年富裕、長大負債
根據美國消費者聯盟的一項調查,2003年有31%的大學生,有超過三千美元的信用卡債,比2000年增加了67%;二十五歲以下因為負債而破產的人數,過去十年也以每年16%的速度 快速增長(二十五歲以上破產人口的增加速度只有5%)。不是因為年輕人沒錢,而是因為他們太愛亂花錢,所以如今美國許多大學將消費性負債,列入學生退學的評量因素之一。
臺灣也不遑多讓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的最新統計,臺灣所有卡債中,五分之一是由二十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所「貢獻」。他們主要用於購買奢侈品所積欠的現金卡、信用卡卡債,共計一千四百七十八億元,相當於政府兩年的高等教育經費,或未來八年的全國治水經費。
而根據研究,美國的破產族當中,超過七成都來自於中產或者更高收入的家庭。他們的人生因為負債搞得一塌糊塗,並不是他們資源太少,反而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資源的供給非常充裕,甚至是太充裕了。
美國興起反思浪潮, 五分之一 富豪寧捐出財富不留給子女
今日的美國,百萬富翁在十年內成長了400%,對財富卻出現了反思的浪潮:2003年,哈佛大學募款人柯立爾估計,全美三百二十萬名百萬富翁中,約有六十萬人因擔心會寵壞子女而將捐出大筆財富。他說:「許多新富之家,希望子女只享有中產階級的生活形態,好讓他們擁有快樂婚姻,並且養育快樂子女。」
那麼這些新富會留多少錢給子女?柯立爾表示,資產超過三千萬美元的富豪,會留給子女每人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這筆錢可用來買一幢房子,且受良好的教育。連續十二年蟬聯《富比世》全球富人排行榜第一名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則早在一九九九年時宣布,他和妻子將他們兩個孩子的遺產繼承金額,限制在一億美元以內。蓋茲目前的身價有五百億美元,卻只留下五百分之一給孩子,剩餘的財富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構和社會福利事業。
富裕人口也快速增加的華人社會而言,如何恰當的給孩子金錢、資源?正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中國傳統上避諱談錢;其次,我們的傳統都還是留遺產給孩子,而非將財富留給社會。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四月二十七日在交通大學演講時表示,他有二女一男,但三個子女現在還不知道,老爸到底會不會留財產給他們。他說:「我錢很多,留一些給子女到底要留多少?」這個問題對他而言,遠比經營事業還困難。
不只有錢的許文龍覺得很難,對大部分中國人的父母而言都不是簡單的事。從事跨文化,本土心理學研究的中研院院士楊國樞指出,包括臺灣、香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東亞儒家文化圈,是集體主義的社會,「至今我們民法的『父債子還』,還是延續這樣的『家族共產主義』精神。」
富留子孫種下惡果,孩子變得只知享受,不知義務
- Sep 28 Wed 2011 12:59
永遠愛你 Love You Forever
- Sep 28 Wed 2011 12:24
說故事的人多,懂故事的人少
- Sep 19 Mon 2011 08:13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不能做的八件事
孩子鬧情緒,父母絕不能做的八件事
陳念怡 (親子天下)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所學校,孩子情緒學習經驗深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同時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主要來源。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
面對孩子鬧情緒,以下八種父母常見的反應其實是負面的情緒教育,無助於提高孩子的EQ─
1. 以暴制暴
「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之類的嚴懲、恐嚇和威脅話語,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採取自我破壞和被動的攻擊行為當成報復。
2. 當孩子情緒的奴隸
「不要哭,就帶你去吃麥當勞!」「我買玩具給你就是了,別難過了!」用賄賂、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避免孩子體會不好的情緒,反而讓孩子學會了「情緒勒索」。
3. 男孩別哭
「男子漢不要哭,勇敢一點!」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徵,男孩也有各種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權利被剝奪,男孩的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障礙。
4. 為孩子的情緒貼標籤
「你這個壞孩子,為什麼這麼粗暴?」「真是愛哭鬼!惹人厭!」你貼在孩子身上的「負面標籤」,會輕而易舉地扭曲了孩子的自我概念。
5. 流於說教
- Sep 01 Thu 2011 12:49
感人的真人真事
感人的真人真事:騙老師的學生
李家同/文
騙老師的學生,影響了我一生
我的那位學生出了一個考題,顯然只有我通過了這場考試。明天,我就要退休了。做了整整三十五年的中學老師,我可以說這一輩子過得非常充實,非常有意義。
我到現在還記得我開始做中學老師的那一年,我一畢業,就進入一所明星中學教數學,學生因為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很少功課不好,教起來當然是得心應手,輕鬆得很。隨便我怎麼出題目,都考不倒他們。可是,我忽然注意到班上有一位同學上課似乎非常心不在焉,老是對著天花板發呆。期中考,他的數學只得了十五分,太奇怪了。全班就只有他不及格。而且分數如此之差。
有一天,放學以後,我請他和我談談。這小子一問三不知,對成績的大幅滑落,講不出任何理由。他一再說他上課聽不懂我講什麼,我卻覺得他不用功,因此就說我要去找他的家長。立刻緊張了起來,他說他五歲時父親生病去世了,母親改嫁到美國,沒有帶他去。他一個人和祖母一起住,經濟情形很好。可是祖母年紀大了,連國語都不大會講。也不認識字,如果知道他功課不好,一定會非常傷心的。
他被我逼急了。忽然問我:『老師,難道你以為我騙你?難道我會做題目,卻假裝不會做?』我被他問得啞口無言,除了鼓勵他以後上課要用功一點以外,還願意替他補習數學,而且當天晚上就開始。這位學生一開始還不大願意接受我做他的義務家教,可是由於我的堅持,他只好晚上乖乖地在我的督導下做習題。
我發現他其實不笨,只是對數學反應慢了一點,每週替他補習兩次以後,他終於趕上了進度,考得愈來愈好。兩個月以後,我就不管他了。這位學生以後就和我很親密了,當時我們夫妻兩人沒有小孩,我太太知道這孩子沒有父母以後,就找他來吃飯,他有什麼事情,一定會來找我商量。包括一些生涯規畫的問題。
他考大學也算順利,去成功嶺前還來向我們辭行,可是第三天,我收到一封他的信,信的內容令我吃了一驚。
老師:
請原諒我騙了你一次。當年我功課忽然一落千丈,是我故意的。我一直沒有爸爸,也想有個爸爸,這樣,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好問問他,因此我心生一計,我發現我的英文 老師、 國文 老師 和數學 老 師都是男 老師,我決定假裝功課不好,看看他們反應如何。
我的英 文 老師對我的成績完全無動於衷,他將考卷還給我的時候,一點表情也沒有;我的國文 老師將我臭罵了一頓,他說他最痛恨不用功的學生,他罰我站了一個小時。我雖然只有高一,個子已經很高,高個子最怕罰站,這麼大的人了,還要被羞辱,我當然心情不好。第二天『赤壁賦』一個字也背不出來,國文 老師發現我交了白卷以後,立刻又罰我站,然後,在下課的時候,他向全班宣布,他已放棄了我。
唯一關心我的就是你,你不但一再問我怎麼一回事,還替我補習。其實你只要關心就夠了,我完全沒有想到你免費地當我的家教 老師,我必須假裝不懂,如此裝了整整兩個月之後,才脫離苦海,但我從此發現我很會演戲。
最使我感動的人,其實是師母。她對我的關心,令我永遠也忘不了。師母第一次請我去吃晚飯,正好寒流過境,我故意沒有穿夾克。師母一看到我衣服單薄,立刻押著我去附近的冬衣地攤,替我選了一件厚夾克,我知道你們做老師的薪水並不高,還對我這麼好,我知道我找到爸爸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