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信得、鍾國 軒、雲霞


期數:390 2010.03
每個人都有過低潮、憂鬱、沮喪的感覺,通常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恢復正常。但如果憂鬱 的情況不見好轉,對以前感到有趣的活動失去興趣,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有極度的罪惡感、懊悔感、無助感、絕望感和自暴自棄,有時難以集中注意力,感到記憶力 減退,甚至表現出迴避社交場合和社交活動、有自殺的念頭或反覆想到死亡,經常早醒、失眠,有時無精打采,或者嗜睡、沒有食慾、有生理的疲勞、頭痛和腸胃問 題,這些很可能就是臨床憂鬱症的跡象,通常都需要尋找專業的醫療協助。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包含環境出現重大變化、重傷或長期疾病、 心理壓力過大、偏向負面思考、內分泌失調、低血壓、酗酒、更年期症候群、家族性遺傳、服用降血壓或停用類固醇藥物等諸多因素,嚴重的憂鬱會導致神經傳導物 質的系統出了問題,腦部管理情緒的神經區域受到擾亂或損傷。
有關憂鬱症的防治可以分幾方面來說:


何時需要精神醫療


精神科醫師黃信得弟兄談起精神醫療的 時機,用個比方說:一個人的腳受傷了,是否應該去看醫生?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有一個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一個人的腳扭傷,我們知道要臥床休息、冰 敷,一般來說可能就會恢復,不需要看醫生。但當這個人的腳傷是很嚴重的扭拉傷,甚至已經有輕微的韌帶斷裂,或骨頭有線性骨折,這時候他需不需要看醫生?最 好是就醫。
或許這時候,他可能不需要開刀或吃藥,但這時候他絕對必須要臥床休息,甚至要打上石膏;當然,也有腳傷的人訴諸於民俗療法或置 之不理的,但是多數的病程都因而延長了,這類狀況雖然不會致命,卻浪費自己很多的時間。
但是當一個人腳痛,痛到骨頭都裂了、斷了,這時候 他需要看醫生嗎?當然要立即看醫生!這時候他必須要住院檢查、手術治療、還有復健療程等等,出院後還要休養一段時間,才能再回到工作崗位或學校課堂上。只 是單純的腳受傷、如何去斷定是輕微扭傷、韌帶斷裂或是骨折?當然要由專業醫師來作正確的診斷。
同理,當一個人傷心哭泣,連續失眠了幾個晚 上,這人需不需要看醫生呢?我們知道他應當要出外運動、曬太陽、和好友談話、改善睡眠。一個人有輕度之心情鬱悶,因為沒有影響個人工作、就學或是人際互 動,危險性低;可以針對原因,藉著自我心情調適、外在紓壓方式來改善,此時一般無須就醫或服藥。
當一個人有中度之憂鬱症,若是影響了人際 互動、無法上班或就學,影響到食慾或睡眠時,此階段應該要請專業醫師評估,他可能需要藥物、認知輔導治療,佐以周遭親友之陪伴與支持。
一個人形如槁木死灰、上班或上學均心有餘而力不足、生活如同行屍走肉、覺得生不如死、動了輕生的念頭,嚴重者甚至出現幻聽(例如:命令他去死之聲音)等干 擾,此階段已經是危及生命的關頭,應該要立即就醫處理,而且藥物治療絕對是必要的!
總而歸納,到底就醫之時機為何?
1.
當人際關係有了變化,或是社會職業功能退化、或是自我照護能力不足等情況,則須請精神科醫師評估,找出真正的原因,共同協商解決的方式。
2.
有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時,則須立即送醫或住院觀察診療,以防止悲劇發生。
根據中研院的研究,達97%的自殺死亡者生前已符合精神疾病的診 斷,其中達到憂鬱症標準的有87%。三分之二的憂鬱症患者有自殺念頭,百分之15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是死於自殺。教會裡擔任輔導的牧者與教員要留意,當一個 憂鬱症患者的身心所受到的煎熬已經無法承受,才會動了輕生的念頭。但很多自殺者生前都不會告知他人,所以這攸關生死大事的情況,實在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專 業醫師來評估與建議,確實避免悲劇的發生。


藥物醫療的幫助


美國西北大學於200912月號的 〈一般精神醫學學誌〉(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發表一項有關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解釋,「神經質」、「外向性」和憂鬱症風險息息相關。有「神經質」傾向的人比較容 易出現負面情緒,情緒也較為不穩定;而「外向性」不光是指行為外向,這種個性的人也比較占支配地位,比較容易感受正面情緒,這兩種特質都和大腦血清素分泌 有關。
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經過治療後,憂鬱症狀都獲得改善,患者在服用抗憂鬱劑「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s)之後,神經質的個 性明顯減弱,外向性則大有增加。
201016日出刊的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報導一篇有關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一份統整六項研究(總計有700多位憂鬱症患者,但不是同時以七百人樣本做憂鬱症藥物之研究)的統計報告,其歸納的重要結論指 出,抗憂鬱症藥物對於病情嚴重的憂鬱症患者效果顯著。
至於非嚴重型的憂鬱症治療與安慰劑的療效所衍生的議題,精神科醫師黃信得弟兄作如此 的解釋:就像抗生素對於治療肺炎非常重要,但是用抗生素治療咳嗽的效果可能和安慰劑的療效一樣。
因為肺炎確定是感染造成的,使用抗生素當 然非常重要;但咳嗽這個症狀可能是感冒引起的、或某些降血壓藥物引起的、或胃食道逆流引起的,無須使用抗生素來治療這些咳嗽症狀。總之,對於鬱卒情緒與重 度憂鬱症的醫療處理是截然不同的,這點需要特別留意。
精神科醫師鐘國軒弟兄解釋,大體而言,若在憂鬱症的急性期使用安慰劑的效果,約有三 分之一可達到有反應,亦即使用八週後,約有三分之一症狀可緩解一半;而對於抗憂鬱劑的效果,約可達三分之二,亦即使用八週後,約有三分之二症狀可緩解一 半。
而且,即使長期服用藥物,仍可能有一兩成的病人會復發。因此,憂鬱症的治療上不能完全靠藥物,需要結合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例如認知 治療、心理諮商、談話治療(talk therapy)等多樣方式改善病情。此外,鐘醫師表示,醫學研究的結果可應用到哪種病患身上,能用到哪種程度,會有其限制,許多醫師都深諳此理。醫師要 面臨的困境是,在設計十分理想的研究情境中所得出來的結論,往往不是實際臨床上所遇到的狀況。
精神科醫師鐘國軒弟兄說,賓州大學的統計研 究針對的是重鬱症的病人,選擇治療上只使用一種傳統的抗鬱劑,以及另一種新一代的抗鬱劑來分析,而且只探討急性期的效果。
因此,對其他種 類的憂鬱症(如精神官能性憂鬱症)的藥物醫療效果如何?並未在研究中探討;而其他種類的抗鬱藥(目前新舊藥物加起來約有十幾種)是否可能產生不同的結論未 知;在統計報告中,研究人員也沒有探討重鬱症的持續治療與預防階段的治療策略(其實重鬱症的治療如果只注重急性期,無法真正改善病人長期的生活品質)。然 而,這篇報告確實提醒了我們藥物的有限性,但我們卻不應就此對藥物的作用蓋棺論定。
精神科醫師鐘國軒弟兄說,治療憂鬱症除了要看藥物的效 果,病人對治療的選擇、醫師能提供的技術,以及醫療體制下的限制,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到治療效果,所以醫師在面對病人時,除了考量醫學研究所提供的實證數據 外,如何依病人的個別差異性,擬定個人化的治療策略也不可忽略。
譬如,對於輕度憂鬱症患者來說,心理治療的效果雖然相當不錯,也可因此免 去藥物的副作用,但病人卻不願意接受心理治療。而其理由,是因為無法撥出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的時間來醫院,因為他僅有的時間必須去兼數份工作養家,好扛 起家中的經濟重擔。
試問此時該如何幫他?醫療,並不是死板板的數據,很多病人也很厭惡醫師只跟他們談數據。醫師對病人的了解、關懷、熱忱 與彈性運用科學數據的醫療藝術,才可能真正幫助一位掙扎於病痛中的人。


運動與音樂有助於防治憂鬱症


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 四章8節說:「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保羅並沒有否定運動的必要性,他提醒我們,靈性的操練對現今和永恆 的生命都大有益處,而身體的操練是對今生有些益處。
當我們歸屬基督耶穌,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時,我們就是神的聖殿(林前三16,六19), 這聖殿目前和我們的靈、魂、體有密切關連,因此我們有責任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的責任包括適度的運動。
挪威一項研究發現,一些憂鬱症 患者在每星期慢跑三天後,憂鬱症的症狀比沒有運動的患者要減輕許多。美國加州一項長達二十年的研究也發現,有運動習慣的人比較不會罹患憂鬱症。運動有助於 防治憂鬱症,因為運動能促進人體分泌內啡呔(endophin),令人產生愉快興奮的感覺。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著作《理想國》中說: 「二十歲以前的雅典公民只要音樂和體育的教育就夠了。」因為音樂提昇人的精神層次,體育運動增加人的體力。
有一位罹患憂鬱症多年的范姊妹 見證,她服用醫師開的安眠藥,稍微減輕了睡眠的障礙,然而從她在床邊播放讚美詩歌以後,她聆聽詩歌,同時輕聲唸「哈利路亞」,即可安然入睡,一覺到天亮, 她逐漸不需要安眠藥了,感謝主,榮耀歸給耶穌!
毅力讓人為生命的目標鍥而不捨的努力;體力和毅力對於某些憂鬱症患者固然有益,但是太堅持 完美的人卻可能因毅力太強、一味追求成功,一旦遭遇挫折,這種堅持完美的毅力往往變成引發憂鬱症的原因。因此,醫師給每一個病患有差異的醫療方式。


生命教育提生人生的意義


典型的憂鬱症屬於精神官能 症,是一種身心的疾病,並不是一般沮喪、煩躁這類的情緒低落。憂鬱的人經常喪失感受喜悅的能力,但不一定一直有悲憂的情緒,或許是麻木,或許是空虛,甚至 沒有任何感覺,無法體會生命有什麼意義,患者悲觀得失去了任何的盼望,而且明顯干擾了日常的工作、睡眠和飲食,也喪失了以往的生活情趣。
蘭教授關懷台灣中小學近年來所實施的生命教育,洪教授在《天下雜誌》曾寫過一篇文章〈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她認為〈禮運大同篇〉的每一句話都是生命教育 的精神。洪教授又說:「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珍惜──珍惜光陰、珍惜資源、珍惜生命。」她指出,在這物質充裕的時代,很多人不再珍惜物質,價值觀改變了,甚至 也不珍惜生命,生活不順利就自殺。
洪蘭教授指責自殺者不懂得珍惜生命,然而對於嚴重型憂鬱症患者來說,他們陷於痛苦而以為死亡可以解決問 題,陷於這樣謬誤的險境而毫無知覺;基督徒當中若有一個傳愛的天使拉他一把,神就會救贖他免得落入死亡的深淵(伯三十三23-28)。
《聖經》裡,神的靈感動作者表達出「珍惜」的生命教育精神。《新約聖經》所有的作者都談到生命的意義與盼望,雖然有火煉的試驗臨到我們,要歡喜忍耐,因為 我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進入神的國必要經歷許多艱難,但我們有活潑的盼望,盼望回到那更美的家鄉,與主同住。使徒保羅也勉勵眾人:「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 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
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五15-16)。《聖經》清楚指出,挫折與苦難有其正面的意義:「萬事都互 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如果正向面對挫折,並有強烈的生活目標,還有親友之愛作為生命的動力,即使一時落入憂鬱的深淵,患者還是能在醫 療過程中逐漸康復。
第四世紀的教會列出致死的罪是:淫亂、貪吃、貪心、懶惰、報復、嫉妒、驕傲、憂愁。隨著時間的轉移,憂愁從死罪的清單 中刪除了,因為無人否認苦難會令人喪氣憂愁。苦難的問題複雜而難解,因為那把鑰匙握在全能無限的神手中,祂有掌控的主權,也只有祂能安慰扶持、眷顧保護, 帶我們越過每一個人生的苦難。
然而,即使是黑夜中將殘的燈火,神將再次將他挑旺起來;即使是深谷中被壓傷的蘆葦,祂能再次使他恢復生機。 所有在地上被人看似失敗、軟弱、憂傷、破碎的靈魂,靠著主的眷顧,在天上都將成為純淨、晶瑩、剔透的寶石。苦難,是主給我們為祂作的另一種見證!
穌在猶大出賣他的那一夜,應許門徒說:「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耶穌又說:「如今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十六2224),那 時耶穌即將受害、從死裡復活、賜下聖靈,而喜樂正是聖靈充滿的果子(加五22)。
耶穌因為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讓我們 仰望主耶穌的憐憫,幫助我們的眼光能超越憂鬱,讓永恆的喜樂激勵我們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來十二2)。


愛是最大的原動力


憂鬱症病患不需要我們的批評和指 責,也不需要我們告訴他們為什麼陷入患難,他們所需要的是出於愛的安慰、扶持和鼓勵。「安慰」的原文「paraklesis」其意即指「幫助和鼓勵」。這 正是遭遇病痛、身陷困境的人所最需要的。
愛是鼓勵病患前進的動力。對於憂鬱症病患來說,他們只需要家人與親友愛的行動,愛可以支撐他們歷 經水火的熬煉。愛的力量來自聖靈所賦予的恩賜,因「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五5)。
讓我們學習「發慈悲的父,賜 各樣安慰的神」(林後一3),以切膚之痛、感同身受的愛來實際關懷,讓我們懷著謙卑憐憫的心,安靜為這些陷於黑洞的人禱告!讓我們求神幫助他們尋得合適的 醫療,從逆境中轉回,也祈求神讓他們體會詩歌的平安、得著有盼望的喜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 j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